admin 发表于 2012-8-18 18:57:56

《Men's Health 時尚健康》雜志2012年第08期專訪陳瑜先生及弟子


下面是《Men's Health 時尚健康》雜志2012年第08期采訪師父陳瑜先生及其弟子的原文,摘錄如下。

太極之下,師徒人生

   就像武俠電影中所演的那樣,胡偉航對自己的太極拳師父陳瑜畢恭畢敬,11年的師徒情緣,胡偉航從師父那裏學的已不僅僅是太極拳,更是人生一種態度。

      “大學時候體育課覺得太極拳這個慢悠悠的拳打起來很好看也很有趣。”“學武術有時候是一種突破自己先天的不足,至少做到先強身健體。”“現在我生意上、商場上運用的都是太極的陰陽乾坤說,太極已經融入到我的身體裏,成爲我生命的一部分。”

   似乎幾個生活碎片拼接成了一家出國咨詢機構總裁胡偉航與太極拳的前世今生,絲縷淵源。

拜師的唯一要求:

      每當提到與師父間傳道授業解惑之事,胡偉航都先望望遠處正在化妝的師父一眼微微一笑,然後再回答提問,師傅偶爾也會回以會心的笑容。師父整理好頭發朝我們走來的時候,能感覺到他身上那種太極拳師所特有的內在氣場,如滔滔江河奔騰不息,氣勢恢弘,又似遊龍戲水悠然自得。

      師父陳瑜是陳家溝陳氏第十七世宗師陳發科之嫡孫、陳氏第十八世宗師陳照奎的獨子。自幼在一代宗師陳照奎的嚴格要求下潛心習藝,每天練拳20遍以上。14歲時,他在全國太極拳大會上表演了一路和二路炮錘,一戰成名。如今他的功夫更加爐火純青,一直致力于發揚和推廣陳式太極拳。

      陳瑜和胡偉航的師徒緣分始自2001年。當年的拜師儀式是在一個小餐館裏,師父堅持要挂一面國旗,有帖子寫著見證人某某某簽字,完全按照中國傳統拜師,師父還提了一個要求: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11年過去了,師徒倆一路走來靠的就是彼此心中太極似的專有信念和認可。

太極講究速度:

         陳瑜師父告訴我們,太極和太極拳完全不同,太極是一種精神,太極拳是一種武術,但凡武術都是有相當強的攻擊性和爆發力的。徒弟胡偉航當初拜師學武術的原因,就是親眼見識了太極拳連續攻擊性的厲害,纏繞折疊,松活彈抖,快慢相間,剛柔相濟,連綿不斷,這一氣呵成的畫面,讓胡偉航無限神往。

      在影視裏看到的太極拳無一例外都是速度極慢的遲緩畫面,而陳師父則告訴我們,他當初把陳氏太極拳的要義總結爲八個字“神氣意力、穩准狠快”,但後來徒弟們說“狠”字太刺眼了,改個詞吧,就變成了“神氣意力、穩准猛快”。這其實充分說明了太極拳是雙方不交手時很慢,一旦交手速度是很快的。“就像電池一樣,存著電,不通電的時候它就是一塊普通的金屬,一旦通上電,它就開始釋放能量了。”陳長興公《用武要言》中就有太極拳交手速度的精彩描寫:“心如火藥手似彈,靈機一動鳥難飛。身似弓弦手似箭,弦響鳥落顯神威。起手如閃電,電閃不及合眸。擊敵如迅雷,雷發不及掩耳。”師父陳瑜有些無奈,“真正傳統太極拳的技擊特別強調速度,但是現在很多人印象中的太極拳其實已經快變成了一種表演體操了。”

師徒間的太極境界:

       “太極文化其實是中國在武術方面的一種集中表現,太極的精髓就是陰陽,這也是中國一切文化的淵源所在。就是所謂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自強不息就是陽,厚德載物就是陰,我們要至陽至陰。我上學的時候看《毛選》、《三國演義》、《資治通鑒》它們讓我學會了從戰略的高度上考慮問題,而最近這十幾年,我對太極文化的研究讓我找到這些戰略的根源,取法乎上,我已經可以把他們和我的經商生意聯系到一起,並且在不知不覺中融入到了我的身體,我生活的每個角落。”提到太極拳對自己的影響,胡偉航收起了所有的笑容,露出了一股癡迷投入的神情。

“練套路如同生産,練推手如同質檢,找出問題所在與不足之處,然後再生産,再質檢”

       對于師父的本領,胡偉航自認爲只學到了一小部分,師父的爲人處世哲學,他也不過只參透了幾分,能深刻地感覺到,胡偉航對師父陳瑜的萬千崇拜之意。而師父陳瑜對此卻很淡然,他說自己對徒弟沒有過多期待,只希望他們記住自己爲什麽要學太極拳,學了以後怎麽用就是他們的事了。

      對于武術和太極之外的話題,師父陳瑜顯得十分隨和,就像一個可愛風趣的小老頭。但是一提到太極拳的最高境界,他的神情態度卻一下子變得莊嚴肅穆,凜然不可置疑。師父陳瑜說,陳氏太極除了套路演練之外。還有陳式太極拳推手。套路與推手互爲體用。習練套路是束身行爲與意識修爲,通過推手能夠檢驗束身的水平與意識修爲的正確與否。兩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通俗地說,練套路如同生産,練推手如同質檢,找出問題所在與不足之處,然後再生産,再質檢,如此循環往複,一生無窮無盡,不斷提高追求,情趣盡在其中,不亦樂乎。而太極拳的終極境界也在于這一生無窮盡地追求中。

   雖然師徒二人的最高境界理解表達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在精神層面,“一生無有窮盡,不斷提高追求”與“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卻有著不約而同的神交。

太極下的人生歸零:

      胡偉航提起第一次見師父的一個小插曲,當時冬天他將羽絨服折疊成四折放到胸前,師父在羽絨服上輕輕按了一下,胡偉航當時雙腳離地撞到牆上又掉了下來,那是一種將全身力量主要是腰部力量都轉移到手腕處一點擊發,需要相當深厚的功力。

      說到這兒,胡偉航擡頭環視了一下房間說:“現在房間裏這幾個人,別看我比他們瘦小很多,但是如果作爲對手來說,他們應該都不會對我構成威脅。”

      而師父陳瑜解釋起來似乎更加形象易懂,師父說太極原理很簡單,也很好理解,只是看你願意不願意花功夫去練習,因爲再粗的胳膊也沒有再瘦的人腰粗吧。所以把腰部力量送到手臂上,發力出去即可。

      師父陳瑜說在被媒體采訪的時候,被問到最多的兩個問題就是“徒弟們怕不怕你?”“學習太極拳苦不苦?”他說其實這兩個問題都不是他能夠回答的,“因爲都不是出自我的感受,怕不怕是他們更深有體會,至于苦不苦就看你怎麽練了,因人而異。”陳瑜的這個回答,如果被翻譯成太極的精神淵源語言學說,大概應該就是“順應自然,返璞歸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吧。

(發表於 2012-8-18 18:57:5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Men's Health 時尚健康》雜志2012年第08期專訪陳瑜先生及弟子